7月19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达40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用电量与经济发展呈现出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稳健上扬的用电量数据折射出经济大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鲜明特征。
高端制造势头强劲,产业升级蹄疾步稳
放眼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深入,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从相关行业的用电量可窥见一斑——
今年上半年,江苏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7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0%,对全省用电增长拉动率排名靠前。
作为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江苏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全国领先。去年,江苏以1403.5亿块的年产量傲视群雄,占全国总产量超过三成。无锡、苏州、南京和南通构成了江苏集成电路产业的“黄金廊道”。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自2017年扎根无锡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佼佼者。上半年,该企业整体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0%。
产业集群化发展构筑起独特优势。目前,江苏拥有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南通如东、盐城大丰等重点风电产业基地,5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智能化生产线、海上风电测试平台等新型用电单元密集投产。产业发展壮大的拉动下,风能原动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速引人注目,分别同比增长49.8%、27.2%。
国网江苏经研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介绍,从增量数据不难看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江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一转型也将为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江苏省委网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在用算力规模已突破33.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算力的运行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上半年,江苏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为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增速位列全行业20大类之首。
在数智化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上半年用电增速达43.9%,全省70家数据中心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50%。
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2024年1月3日,南京腾讯数码有限公司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为腾讯公司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核心数据载体中心按时达产奠定了基础。
项目启动前,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就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其搭建630千伏安临时电源用于施工建设,并于2023年3月为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接入3条10千伏过渡电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腾讯数码南京公司用电增速高达526.8%。
数字经济竞争,基础设施是关键。“随着江苏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计该领域用电增速仍将维持高位。”李琥表示,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衍生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3.4%,其中无人机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9%,展现出数字智能消费领域的火热前景。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在“两新”政策、“苏超”等一系列促进新型消费举措的有力带动下,上半年,江苏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成为用电增量拉动的主力。
接住“苏超”泼天流量,赛事经济已经成为江苏各地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有力引擎。数据显示,五六月,江苏省内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10.9%,各景区、游乐场、室内娱乐等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8.0%,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6%。
在消费市场,“苏超”也激起层层涟漪。五六月,全省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其中,快餐服务用电量增长13.1%,饮料冷饮店用电量增长10.4%,小吃、酒吧等非正餐服务用电量增长达17.2%。
不仅是“苏超”,今年上半年,“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江苏也进一步加码、扩围实施。今年上半年,江苏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7.6%,形成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
“从用电量数据不难看出,‘两新’政策、赛事经济等创新举措已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网江苏营销服务中心数字运营部副主任俞阳分析道。